正文 112 巫蛊

112

巫蛊。

历朝历代皇室眼中最可怕的事,没有之一。

人性对自我的操控如此强大,以至于他们总是尽最大的努力避免使自己的心智操纵于他人之手。站在血雨腥风最前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帝国政客们尤其如此。思维是最私密的东西,因此巫觋之类能够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一个人心绪与身体健康的术数成为最大的禁忌,无论它究竟有多大实现的可能。

尤其是,实施者必须是亲近之属,而背叛则是另一种决不能被原谅的行为。

最亲近的人利用巫术的陷害,是绝不会被容忍和谅解。

所谓禁忌。

任何人,一旦打破,都会遭到雷霆之怒的惩罚。

即便是天之骄子。

负责主审的胤祉上了废太子案至今最为重要的一道奏折,蒙古喇嘛对太子行诅咒之事。

而偏偏,此人与大阿哥有染。

多么令人心惊肉跳的一句话,胤禛简直要怀疑动笔写下这封奏折的究竟是不是他那个怕事酸腐的三哥了。

妙哉,大妙。

胤禛拿着手上薄薄两页纸,简直要忍不住出声赞叹了。

他多年经营,人脉之广之深是外人想都想不到的。捏着这些,才不得不叹一声厉害啊。

三阿哥与太子交好多年,常有书画往来,也是毓庆宫宴饮的座上宾,可太子一倒,大阿哥也吃了挂落,胤禛绝对不信,他就没有动过什么心思?现在竟能走出这样一步棋来……

据说上奏前夜三贝勒府的文客曾秘晤书房。

太子刚废,现在去争那个椅子绝不明智,就算当真坐上了也是个烫手山芋,父子决绝的老皇帝绝不会愿意立刻接受这个事实,他亲自调教三十年的嫡子已经废黜,而另外的庶子却因此得利,或许还正在背后嘲笑着胤礽,嘲笑着他。人的心理太过微妙,即便胤祉凭借长子身份和文士头衔确实是储位有力竞争者,此刻主动冒头也只能成为一把深深剜入皇帝伤口的利刃,毫不留情的提醒父亲太子已被他亲手废黜的事实,以后注意到的也绝不会是三贝勒身上的优点。胤祉并不想成为那一对父子情深的牺牲品。

那么,他该怎么做?

他智慧的谋士反复叮嘱他,天意天意,自然是天子之意。

那么天子现在在想什么?

自然是惋惜他骄傲薄情的太子,仇恨那些嘴边挂着恶毒笑意的儿子们。

作为主审官,胤祉觉得自己或许应该帮父亲一把。

毕竟,现在的大阿哥还有可能卷土重来,而即便胤礽多了一丝希望,一个被废过一次的太子又能如何呢?

况且,他与二哥的感情,着实不错。

于是,他用一句话将他的兄长打入万劫不复之地。

而老皇帝简直是如见到暗夜之火一般牢牢抓住了他给出的那一线希望。

甚至,他甚至遣人向羁囚之地递了一点小小的信号,之后太子的疯魔之症愈发严重。

胤祉冷笑,胤禛同样冷笑,这本就在意料之中,不是吗?

好高明的三阿哥,好高明的谋士,胤禛竟看错你们了……

----------------------

在意识到太子的行为癫狂或许与巫觋有关之后,康熙皇帝心中的怜子之情一发不可收拾。

对赫舍里皇后的思念与将之转嫁到唯一嫡子身上的情感令皇帝开始强烈的想念三十年不曾轻离的太子。

他甚至忌讳身边人称之为“废太子”。

频繁的召见,看望,关切,问候,赐以衣食,叮嘱读书及修身养性都预示着另一场变故的到来。

狂悖的行事尽数被推到索额图和巫蛊身上之后,太子简直一清二白到无以复加。

而此时,还被不知从何而来的狂热自大烧晕了脑袋的八阿哥,再四下串联谋求储位便有些不识时务了。

立嗣从来都是天子家事,何人能够大胆牵涉。

不见名满天下的岳飞岳鹏举也因此逃不过帝王猜忌之心么。

他们究竟凭什么认为英明神武的康熙皇帝会让臣僚干涉立嗣重事?

这已经不是关外的后金,这也不是只知道马上得天下的皇帝。

支持的人多就能当上太子?愚不可及。

天子尚在,太子久立,天下归心理所当然,可一个小小的不管事的贝勒,竟能令内大臣倾力支持……

自古同气连枝者,要么利益相合,要么俯身委就,要么志趣相投,胤禩,显然不会是后一种。

那么,便很难不令人联想到许以厚利了。

无非是权,与钱。

以皇子之尊讨好下臣,以国之利营私之利,不是柔奸性成、妄蓄大志……又是什么?

这样的儿子,哪个皇帝放心的下。

皇父一双火眼,简直能把每个儿子看进骨子里去,考语也都犀利的惊人。

康熙令臣下上书,许是有引蛇出洞,故设陷阱的意思。

可也未必就没有想通过重臣求情,给太子一个台阶的念头。

毕竟连太皇太后托梦都拿出来说了。

胤禛和他身后几个弟弟,自然驯顺地上书言与太子手足情深,不敢相弃,况东宫得上抚育三十载,国事熟稔,进退得当,今已知改过,行为狂乱根由已经查明,请求帝王看顾……

这大约可以叫做……体察上意?

而连同妻族,宗室,重臣,拉拢示意,拼命在父亲面前蹦跶要让皇父关注的胤禩……

胤禛就真的不能理解其心智了,或许大阿哥的巫蛊写错了人?

自然,这不是嘲笑。

于是从母亲的卑贱身份,直到福晋霸道,嫡妻无嗣挨个被老父拎出来毫不留情地摊开在文武百官面前,明旨申饬,大概也就不足道了。

后世斤斤计较于卫氏的身份令儿子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实在是不分好歹了些……

这紫禁城中,子以母贵母以子贵本是交互,对于天下帝王来说,连皇后都是臣妾,良家女、包衣,还是辛者库,差别便当真不大了,帝王喜怒才是后宫立身之本。

若不是胤禛,乌雅氏包衣出身能升至四主妃?

若不是胤禩少年时代颇得圣心,卫氏能连连提拔,而老七的母亲至死都不得升位?

今日被拿出来当话头,成为将胤禩打落深渊再无希望的利器,其实也是……他自找的。

这一对心高气傲的母子,实在不知该说谁决定了谁,一定要说的话,那也是胤禩的不知天高地厚拖累了母亲,而不是母亲拖累了他。

可这话,大抵胤禩也是不会愿意听的……

“……朕之诸子、多令人视养大阿哥、养于内务府总管噶禄处。三阿哥、养于内大臣绰尔济处。惟四阿哥、朕亲抚育。幼年时、微觉喜怒不定。至其能体朕意、爱朕之心、殷勤恳切、可谓诚孝。五阿哥、养于皇太后宫中。心性甚善、为人淳厚。七阿哥、心好举止蔼然可亲……”

以这样一段话作终结,太子复立,雍郡王胤禛以至诚至孝进雍亲王,三贝勒胤祉进诚亲王,五贝勒胤祺进恒亲王。

上以圆明园赐雍亲王。

胤禛松了一口气,此事暂时终止,无论谁的利益谁进囹圄,他们,都好好的。

-------------------------------------------

岁有旱荒、多方轸恤、民力稍苏,但仍不可轻忽。

雍亲王奉命查粮,长子弘晖随侍。

“王爷,您看,咱们仓库满满当当的,半点不差呢……”本来应该端坐明堂先勘察账目的胤禛竟然出其不意随便下到一处粮库,吓了小吏个半死,连忙驱前侍奉。

胤禛似笑非笑抬头看他一眼,众人打了个寒颤,不敢抬头。

“哦……这么说你们还真是尽忠职守啊……”

下吏立刻跪了一地,连连磕头,好半天,才有年纪大些的司库颤着声应,“奴才们的本分,本分,不敢当王爷赞……”

“若是当真满质满量,倒真该重赏了……”既然皇父称赞他性情稳重了,那索性更稳重些?

他们倒抖得更厉害了些……

胤禛瞥了一眼儿子,弘晖立刻冷笑着接过铁钎子,上前两步,挑了最里头的麻袋狠狠捅了下去。

然后满不在乎的蹲在地上,当着满满当当的吏员,拍了拍手上的浮土,“是你们自己拔,还是小爷亲手替你们拔……?”

“嗯?!”

弘晖声色俱厉怒视众人,又是一众磕头求饶泣涕横流。

胤禛看着尚在垂髫之年的儿子这般吓唬人,莫名有些欣慰,又莫名有些想笑……

“父王,京中事情尚未完全了结,您当真放心的下?”

一路上弘晖都面有忧色,但父王从来做事不许马虎,也不敢分神,终于还是忍不住凑上去眼巴巴地看着父亲。

胤禛伸手拍了拍儿子小脸,擦了擦鬓角的灰尘,挑眉道,“为何放心不下?”

热闹看完,这次可真是没他们什么事儿了。

“唔,可是……嗯?”

胤禛怜爱地拍了拍儿子小脑袋,又俯□正色道,“弘晖你要记住,国嗣之争是大事,可百姓衣食也是大事,二者不可同日而语,但轻重缓急当心中谨记……万万不可轻废。”

弘晖郑重点头,胤禛也就笑了起来。

可他没有想到,这满面笑容……再也维持不下去了。

作者有话要说:因为马上要去赶火车出门,所以明天不一定能不能更,尽量更新,阿门。

上一章节 目录 下一章节
上一章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