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之远 第十三章 玉英庵

第二日一早,梅念笙便出去了。临行前,专门和风清扬、吕不鸣保证,回来时必将佩剑之事有个结果。

从香浮山庄到玉英庵直线距离不过六七里路程。两处虽仅一山之隔,但山丘向着香浮山庄一侧陡峭难行,仅有一条猎户、药农能行的小径。寻常百姓行经两处时,往往绕过无名山,再多行个十五六里山路,从山口出入。但对于梅念笙来说,区区山道,这并不是什么障碍。

轻松翻过无名山,便看到山脚向阳之处,几间青瓦灰墙的建筑,那就是玉英庵所在之地。

此庵原是江陵城内一户士绅大族的山居别院。远离尘嚣,山居清静,乃为供族中少年读书养性、深研学问之所。因其偏僻,故选址此处。

别院建成后,号为:玉英,便与香浮山庄隔山为邻。

梅念笙年轻时,也曾多与在此读书习文的少年相识来往,诗歌唱和,砥砺学问。

可惜其族在朝当官的族长因触怒皇帝,被下了诏狱,最终死在了里面,家族被抄了家,族中成年男子多获罪被发配流放。一个大族就此败落,劫后余生的族人虽还有些产业,但也是艰难度日。族中一些年长失孤的老妇,无依无养的仆妇别无生计,便只能安排她们出家为尼,改别院为庵堂,以供她们生活修行。

这些年来,女尼们靠着族**应的少量米粮和附近乡民的布施,加之开荒种菜,勉强度日。梅念笙曾念及故人亲眷,加之其妻信佛,不时接济钱粮。他们一家与玉英庵极为熟识。所以梅如雪回来后,便在此落脚。

站在山上望着玉英庵,梅念笙心中惆怅。

思虑一夜,仍然没能想好如何与女儿开口。他自知,这些年有些对女儿不起。爱女有今日境遇,自己也有部分责任,为她精心挑选的佳婿竟是如此短命。

已经得知木家事变内情的梅念笙,亦是后悔不迭。诗云:一入侯门深似海。木家,百年豪族,也与侯门差相仿佛。内中的恩怨情仇,刀光剑影,血肉横飞,当年自己怎得看不清呢?还不如让女儿嫁与平民百姓家,来得平安喜乐。若真如此,怕是外孙都四五岁了。真是愧对亡妻生前所愿。自己这个父亲真是做的不合格啊!

突的一个心思涌了出来,若是如雪之事瞒那吕不鸣不过,他若真对如雪情真意切,私自带着如雪出奔,隐居世外,自己会不会出手阻止?心性方正端谨的梅念笙心中没有答案,只是狠狠让自己打掉这一丝离经叛道的妄想。

暗自提醒自己,莫要误人误已了!

念及今日来的另一个目的。他脑中由此想到,若是当年狠心让如雪习武,让她有自保之力,或许会有不同吧?

又想到,这次强敌来犯,自己不知能否活下来。可惜梅家几百年的武学传承,自此而绝,心中也是有些不甘。

一时间,梅念笙心情复杂,难以名状。

下山之路甚是平缓,还有山石砌就的台阶,正是当年别院所留。

拾阶而下,心事满腹的梅念笙,不知不觉已经来到了庵堂大门前。

庵堂大门紧闭,梅念笙正要迈步上前,抬手叩门,这时一个轻脆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梅叔父,您早啊!”

梅念笙闻言转身抬头望去,只见一个红衣女子站在一棵大榆树上,手摘一串榆树叶子,脚下稳稳地踩在一根笔杆粗细的榆树枝上,正随风舞动,悠然飘浮,笑语盈盈。

梅念笙心下暗自惭愧,怎得心神失守至此,半分警觉也没有。收拾心情,温声道:“赤珠姑娘,请下来说话!”

“好吧!”赤珠闻言倒是听话,便一跃而下。

“赤珠姑娘,你这是?”

“庵内正念经呢!我却是坐不下来的。所以出来透透气。嘻嘻!”那叫赤珠的女子笑道。“对了,梅叔父,我听庵内的姑姑婆婆们说这榆树叶子能吃!味道好不好?”

“赤珠姑娘。这倒是问着老夫了。榆树新叶形如制钱,所以又叫做榆钱。早春嫩叶最好,宜采食,味甜美,本是农人春荒裹腹的野菜佳品。亡妻笃信佛教,生前多素食,这榆钱也是餐桌常菜,余也爱食!”此女天真烂漫,不谙世事,常出惊人之语,梅念笙也是习惯了,所以很是耐心的解释道。

“可惜我不曾吃过!”赤珠有些惋惜地说道。“我家周围也没有榆树。”

“姑娘家锦衣玉食,自是不会食用这等乡野之物。”梅念笙笑道。“对了,姑娘,梅某有一事想请教!”

“梅叔父请说。”

“听说姑娘出行十几日,此行还算顺利?”梅念笙试探地问道。

“梅叔父因何而问?”那赤珠虽是不谙世事,但是心思灵巧,自是闻琴声知雅意。“昨夜山庄有客,莫不是…”

“姑娘聪慧!正是华山派来人了。”

“他们来了几个人?”

“华山派只来了两个人。一位是华山派清字辈的长辈,也是我的故交好友;另一位是吕不鸣,梅某也是熟识的。”

“这么巧啊!那梅叔父,你是帮我,还是帮他们啊?”

“华山来人有我兄长还有相知。姑娘是如雪的救命恩人,又叫我一声叔父。双方与梅某来说,都是自己人。既都是自己人,所以梅某抖胆,做一回和事佬儿。”

“哼!”

“昨夜,那吕...不鸣已经将此事原因后果都说与我听了。其中确实是误会了。依梅某来看,索性两家将误会解除了。不知姑娘你?”

“我真是没有想到,那华山派交游倒是广,连梅叔父都结交到了。本以为梅叔父能为小女子出头的。不过既然梅叔父如此说了,我也不让梅叔父作难,剑可以还给他们。”那赤珠闻言冷笑道。“可是我家先祖遗冢险些被盗,起因就在那姓吕的身上,自是不能轻易放过他,我有三个条件,定要那姓吕的做到!”

“赤珠姑娘通情达理。有什么条件请说!”

“我还没有想好,等见到他再说吧!”

“也好,还请赤珠姑娘定下何时与华山来人会面。”

赤珠两只大眼睛滴溜一转,“明日我会带着他们祖师佩剑,到江陵城去玩,就让他明日到江陵城来找我吧!对了,只许他一个人来!”

“嗯!回去我就通知华山来人。”梅念笙倒是没有想到她会这样说。想着此事如此进展也好,便只得答应了!

“还有,请姑娘莫要此事说与小女知道!”梅念笙郑重说道。

既然庵内早课未完,此时去找梅如雪也是不便,梅念笙便与赤珠闲聊两句。很是客气地表示山居生活条件有限,接待不周,还请谅解!

那赤珠表示,这里挺好啊。庵里的姑姑婆婆,都很喜欢她;与如雪姐姐相处,很是开心。有这么多人和她说话聊天,比家里的冷冷清清好了不知多少。

正说着,庵堂一侧的角门打开,一名五旬女尼从中走了出来。“阿弥陀佛!是梅先生来了!可是来寻孝慈的。”

“妙清婆婆!”赤珠笑着跑了过去,很自然地搀扶着她。

“你啊!风风火火的,那里像个大家闺秀的样子!”女尼嘴中虽是如此说,却是十分爱怜地拍着她的手臂,显得十分宠溺。

“哈哈!妙清师父!梅某有礼了!”

“梅先生客气了。”

“近日有要事缠身,有些事要与小女交待一下。还请行个方便。”

“庵内不便,还请梅先生在此稍候,老尼这便去寻孝慈前来。”

“妙清师父!”梅念笙欲言又止。

“婆婆、梅叔父,我腿脚快,这就去寻姐姐出来。”赤珠眉眼通透,立即说道,接着转身向庵内跑去。

“慢些,小心摔着了!”懂事机灵的孩子,人人喜欢。女尼望着赤珠如小鹿一般奔跑的身影,很是温馨地喊了一句。

“呵呵!妙清师父很是喜欢赤珠这姑娘。”

“这孩子透着让人喜欢的劲儿。哎,我那小女儿若是不夭折,也有她这般年纪了。”女尼收回关注的目光,也收回了感慨,有些不解的问道。“不知梅先生有何事要安排?”

“妙清师父。近几日,山庄内怕是不太安静。庵堂离山庄太近,我怕会惊扰各位师太清修,所以提前照会一声。还有就是,小女就拜托师父了。”

“贫尼明白了。江陵城内的观音堂和清师太前番托人来信,想请庵内识得笔墨的几位师姐妹去帮忙抄录经文,正好今日让孝慈一起去吧!”妙清师太原是豪门大族出身,见识阅历不同一般,很是冷静的说道。

“如此甚好,多谢妙清师父!梅某就一切拜托了!”梅念笙闻言大喜,忙深施一礼。

妙清师太闪身避过,温声说道:“贫尼这些姐妹本是孤苦无依,这十余年多蒙先生夫妻多方照拂。深受大恩,正不知如何回报。贫尼所做不过些许小事,不值得什么!”

不多时,一身缁衣,头戴帷帽的梅如雪,也就是孝慈女尼,从庵内出来。妙清师太知道父女二人有要紧话要说,便告辞回庵了。

“父亲!”

“女儿!”

一时间,梅念笙不知从何说起。

“今日,父亲倒是来得早。可是昨夜便从天宁寺回来了。山庄内莫不是有什么事?”梅如雪收拾心情,平静问道。

“嗯!确实有些事要处理。”梅念笙含糊说道。“这一段时日,我要帮你宝林师伯忙一些寺内事务,可能无法分心来看望你了。你要好好的。”

“父亲有事便去忙吧。女儿这里一切都好!只是,您早晚要保重身体!”

“我省得的。嗯!也没有别的事,就这样吧!我先走了。”梅念笙说完,便有些后悔,应该与女儿多说一些什么。可是又说些什么呢?

顿了顿,梅念笙又深深地看了一眼女儿,点了点头,转身便走了。

梅如雪看着父亲的背影,不知怎得,心里一空,不由得向前走了两步,高声喊了一声:“父亲,您保重!”

梅念笙的背影似要停一停,可是转瞬间便毫不停留,径直去了!
上一章节 目录 下一章节
上一章下一章